膽囊腺肌癥是一種原因不明性良性增生性疾病,膽囊腺肌病是一種以腺體和基層增生為主的良性膽囊疾病,為膽囊增生性疾病的一種,以慢性增生為主兼有退行性改變,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學說頗多。
1960年提出了比較系統的概念,認為在膽囊壁上一種組織成分發生過過度增生的結果,既不同于因炎癥引起的疤痕組織增生的病變,也不具有腫瘤那種破壞性的趨勢。
正常膽囊黏膜下由于上皮組織下陷而形成羅阿氏竇,他一般不到達基層,在有腺肌增生病時可見粘膜肥厚增生,羅阿氏竇數目增多擴大成囊狀,深入基層,甚至可深達近漿層形成粘膜內氣室,囊內易淤膽,繼發感染可產生囊中微結石又稱壁內結石,囊的形態不一,可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其直徑和針尖大小至8至10毫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