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膝關節置換不同的是,髖關節置換涉及兩條腿的長短問題,有可能做完手術后患者一條腿長一點或者短一點。如果做完手術后,患側腿長一點,應該在健康側墊鞋墊,反之亦然。
一般90%以上的患者,手術之后不需要墊鞋墊。術后雙側肢體的長短差別在1cm之內的情況,患者很少有不適的感覺,也不需要進行墊鞋墊的處理。
只有一些特殊的病例,手術導致長短差別大于1cm以上才需要墊鞋墊。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因為肢體不等長而影響腰椎,進而導致脊柱側彎、腰椎退變,出現骨關節疼、腰疼、腿麻等癥狀。要知道,一旦因為肢體不等長而導致腰椎疾病,往往是很難修復的。
置于墊鞋墊到底需要墊多高,總的原則是差多少墊多少。
測量方法為:當患者兩腿不等長時,脫了鞋站在地板上,把感覺短的一側腳底下放紙,然后不停地增加紙的厚度,直到患者自己覺得兩只腳踩地的感覺是一樣時,紙的厚度基本就是鞋墊的厚度。
一般而言,患者需要墊鞋墊的高度為1-3公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兩腿相差3公分以上,墊鞋墊需要循序漸進,不能一下子墊3公分。因為這類患者長期處于兩腿長度相差很大的狀態,腰椎往往已經受到影響,如果一下子墊高,患者會覺得短的一側腿變長了,腰受不了。
這時候患者需要先從墊1公分的鞋墊開始,適應4-6周后,再增加到2公分,最后逐漸過渡到需要墊的高度。
置于鞋墊到底需要墊多久,一般而言,兩條腿長短差距越大,墊鞋墊的時間越長。也就是說,如果兩條腿長短相差1-2公分以內,一般墊1年鞋墊,就可以讓人體接受并適應這樣的差距。
兩條腿長短相差2-4公分,鞋墊就可能要墊很長時間,5年甚至更久都是有可能的,因為在短時間內人體很難適應這樣的差距,只有等到腰部慢慢代償,才能逐漸適應。
如果兩條腿長短相差5公分以上,則有可能需要墊更長時間的鞋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