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期為8-39天,一般為兩周,臨床上可分為發熱期,低血壓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等五期,但也有交叉重疊。
一、發熱期。患者起病急,有惡寒、發熱、頭痛、腰痛、眼眶痛、視力模糊、惡心、嘔吐,病后體溫急驟上升,一般在39到40度之間,顏面及眼眶區有明顯充血,似酒醉貌。
二、低血壓期,一般于病程第四到六天出現,也可以出現于發熱期。輕者血壓略有波動,持續時間短,重者血壓驟然下降甚至不能測出,休克時患者的皮膚一般潮紅,溫暖,出汗多,口渴,尿量減少可以煩躁不安,重者有狂躁、精神錯亂。
三、少尿期,出現于病程第五到七天。胃腸道癥狀,神經系統癥狀和出血顯著,患者有口渴、頑固性嘔吐、腹痛、幻覺、抽搐、便血、咯血、尿血。
四、多尿期,出現于病程第十到十二天。由于循環血量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功能改善,腎小管上皮細胞逐漸修復,但吸收功能仍然很差,加上少尿期在體內潴留的尿素等代謝產物的排泄,構成滲透性利尿的物質基礎,故出現多尿和夜尿癥。
五、恢復期。一般在病程的第四周開始恢復,尿量逐漸恢復正常,夜尿癥消失,尿濃縮功能恢復,一般情況好轉,整個病程約一到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