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疾病發展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精神和行為的異常而被誤認為精神病。癡呆的標志就是認知功能的全面減退,包括記憶和執行功能的逐步喪失,伴隨以進行性加重的失語、失用。1992年陸續有癡呆分認知癥狀的報道,包括抑郁、精神病性癥狀、行為紊亂、晝夜節律紊亂等等。1996年,國際老年精神病協會將癡呆的精神癥狀定義為癡呆的精神行為癥狀,簡寫為BPSD,它的發生率在疾病特定階段高達70%到90%。
老年癡呆的精神癥狀臨床表現可能有以下幾種:
妄想,主要是被竊妄想,主要是懷疑他人偷自己的東西;
幻覺,視幻覺多見,幻聽、嗅幻覺和味幻覺較少見;情感障礙,約三分之一的病人伴有抑郁、反應性抑郁,輕度癡呆時焦慮比較常見,癡呆較重時情感平淡或者淡漠日趨明顯;
攻擊行為,包括語言攻擊和身體攻擊兩類,最常見的攻擊行為是罵人、違抗或者抗拒為其料理生活,咬、抓、踢等等的臨床表現;
還可以出現活動異常,因認知功能下降可出現多種無目的和重復的活動,徘徊征;
可以出現飲食障礙,表現為飲食減少、體重減輕,大部分中晚期病人有營養不良、生物節律改變、快眼動睡眠減少,白天睡眠增加,日落綜合征;
性功能障礙、不適當的性行為和性攻擊。不同癡呆引起的癡呆精神障礙行為表現形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