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虛證是肝血不足所產生的病癥。以肝血的調節功能失常及相關臟器失養為特征。肝臟血液虧虛所表現的證候;多因脾腎虧虛,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傷肝血,或失血過多所致。
臨床表現眩暈耳鳴、面白無華、爪甲不榮、夜寐多夢、視力減退或成雀目,或肢體麻木、關節拘急不利、手足震顫、肌肉動;婦女常見月經量少、色淡,甚則經閉;舌淡苔白,脈弦細。肝血虛證,一般以經脈、爪甲、兩目、肌膚等失于血的濡養以及全身血虛的病理現象為辨證要點。
病機分析本證以肝血不足,濡養功能減弱為特征。肝血不足不能濡養清竅,故見眩暈耳鳴;肝開竅于目,肝血虧虛不能上注于目,則目糊干澀、視力下降或夜盲;肝血不足不能上榮于頭面,則面色淡白無華或萎黃,唇舌淡;肝在體為筋,其華在爪,肝血虛不能滋養經脈爪甲測手足麻木震顫,經脈拘急,肌肉拆動,爪甲不榮,脈細;肝血虛沖任失調則月經量少,色淡或經閉。
若肝血虛得不到及時糾正則血虛癥狀加劇,肝血的濡養功能進一步減弱,可變為血虛生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