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腦梗死是指腦動脈主干或其分支栓塞和血栓形成,發生腦梗死后出現動脈再開通,血液從病變的血管露出或穿破血管進入腦組織而形成。出血性腦梗死的原發病是腦梗死,梗死的動脈血管再通后又合并出血。臨床特點是原有癥狀和體征加重,并又出現新的癥狀體征,其癥狀和體征加重的程度取決于出血量的多少。繼發出血的時間及是否應用抗凝、溶栓、擴容及擴血管藥物治療,一般而言小灶,滲出性出血癥狀加重多不明顯。
梗死后一周內繼發性初學者往往癥狀加重的,第二周以后再出血者,癥狀端無明顯加重,早期使用抗凝劑、溶栓劑及擴血管藥物治療后,可使臨床癥狀加重。癥狀加重的表現是意識障礙、顱內壓高、肢體偏癱程度加重或出現新的體征等,嚴重者預后不良,有時雖無癥狀惡化,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無效者,也有繼發性出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