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在新生兒時期出現皮、鞏膜及黏膜黃染,又稱新生兒膽紅素血癥。其病因特殊而復雜,嚴重者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和黃疸,常導致死亡和嚴重后遺癥。
新生兒黃疸一般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大類,生理性屬于正常生理現象,由于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約60%足月兒和80%以上的早產兒在出生后三到五天可出現黃疸,但一般情況良好,足月兒在十四天內黃疸消退,早產兒可延長到3至4周黃疸消退。
病理性黃疸屬于正常,一般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
一:細菌感染和新生兒敗血癥以及病毒感染,如甲肝、丙肝病毒、巨細胞病毒等。
二:新生兒溶血癥。
三:先天性膽道閉鎖和膽總管囊腫。
四:母乳性黃疸,多于出生后四至七天出現黃疸,2到3周達高峰。在停止哺乳一至三天后膽紅素即可下降,如三天無明顯下降可排除母乳性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