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當中屬于痹癥的范疇,是由于人體正氣不足、衛外不固,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導致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的肌肉、筋骨、關節發生疼痛、酸楚、麻木、灼熱等臨床表現的癥狀。
其主要病機是用于外邪痹阻,肢體經絡阻礙氣血運行等,不通則痛導致其疼痛的有風、寒、濕所致的風寒濕痹,主要表現為肌肉肢體關節酸痛、屈伸不利,且伴有游走性疼痛者則考慮用祛風通絡、散寒除濕之法的防風湯以治療。
組織關節肌肉同時較為劇烈且部位固定、遇寒加重的考慮烏頭湯以散寒通絡、祛風除濕。
若是感覺痛楚重,關節活動不利的則以薏仁湯除濕通絡、祛風散寒為主。
若感受風濕熱后出現肌肉關節疼痛,活動不便并局部灼熱紅腫的,則考慮白虎加桂枝湯和宣痹湯治療。
若是由于疼痛日久,關節肌肉刺痛,固定不移且按之較硬者考慮由于痰瘀互結留置肌膚閉阻經絡而致,則用桃紅湯治療。
若是關節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軟伴有畏寒肢冷,和骨蒸潮熱者,以培補肝腎、舒筋活絡為主,補血榮筋丸和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