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爛性胃炎有可能會發展成胃癌,糜爛性胃炎的病理常合并癌前病變,提示糜爛性胃炎具有高度的癌變傾向,隆起糜爛性胃炎又稱疣狀胃炎、痘疹樣胃炎及慢性糜爛性胃炎等。胃鏡檢出率大概在0.3%至2.8%,發病率平均約5.36%,發病年齡跨度大,以男性居高。
本病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診斷主要依據內鏡下的典型的病灶形態特征及病理學表現,其特征是在胃竇和胃體粘膜見單個和多個疣狀膨大皺襞狀,丘疹樣隆起,頂端可見粘膜缺損或臍樣凹陷,中央有糜爛。
病理表現,病灶中心凹陷部分的胃粘膜上皮呈變性壞死脫落狀態,表面覆滲出物,上皮呈不同程度的炎癥的表現及炎癥細胞浸潤,部分常伴腸上皮及上皮內瘤變,鑒于隆起糜爛性胃炎的特殊病理改變,且容易惡變,第十屆世界胃腸病學大會已將其列為具有高度癌變傾向的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