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或局部使用藥物引起鼻塞癥狀,稱為藥物性鼻炎,后者更為常見。臨床上,藥物性鼻炎多指局部用藥引起的鼻炎,部分患者不經專科醫生檢查診治,自行購藥治療,以致濫用滴鼻藥,造成藥物性鼻炎。
藥物性鼻炎的主要臨床表現,長期使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后,藥物療效越來越差,鼻腔通暢時間越來越短,鼻塞癥狀越來越重,患者常自行增加滴藥次數,從而發生惡性循環,稱之為多用減效現象。一般認為連續滴藥超過十天后,癥狀明顯出現,表現為雙側持續性鼻塞、嗅覺減退、鼻腔分泌物增加,并由清涕轉為膿涕,常伴有頭痛、頭暈等癥狀。
檢查時可見鼻黏膜充血腫脹、肥厚,桑椹樣變,觸之有實質感,對麻黃堿的收縮反應性明顯降低,鼻道狹窄,有大量分泌物。嬰幼兒使用萘甲唑啉可引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心動過緩、昏迷不醒,甚至呼吸困難等中毒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