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剖因素。尾骨痛與解剖因素有一定關系,尾椎有三到五個,尾椎之間關節由纖維軟骨連接。骶骨關節成縫隙結合,當受傷或慢性勞損時,可引起尾骨生理弧度改變,導致尾骨不穩定或變形而疼痛。
二、外傷及慢性勞損。其致痛因素主要來自尾骨及尾骨周圍軟組織,急性損傷中慢性勞損,既可使尾骨周圍軟組織產生不同程度的滲血、水腫、機化、變性、痙攣等變化引起疼痛;又可使尾椎發生脫位、骨折、形態變異,使尾骨向前彎曲變大而引起疼痛。
三、退行性變。如果患上急慢性損傷的話,會導致骶尾關節半脫位,使得關節逐步脫變而變的狹窄、不規則或者是石化,從而使得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所以當關節活動的時候,才會產生尾骨疼痛癥狀。
四、感染。骨盆部的感染灶,深部感染經淋巴引流至骨盆肌肉,可致肌肉和肌肉的反射性痙攣,產生尾部痛。
五、腫瘤。以脊素瘤較常見,也可能有軟骨瘤和軟骨肉瘤,尾部血管球瘤也可產生尾骨痛;髓旁的脂肪瘤,通過深厚筋膜引起水腫和疝形造成尾骨痛,此種患者可在骶部周圍觸及脂肪結節。
六、其他因素。腰骶部損害,如滑脫,壓迫硬膜和神經根,可致尾骨痛,較大的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亦會導致同樣病變作用。
還有如功能性神經官能癥、下骶神經根蛛網膜炎等均可引起尾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