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早剝是指妊娠二十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嚴重的并發癥,往往起病急,進展快。如果處理不及時可危及母兒的生命,胎盤早剝發病機理尚不完全明確,發病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血管病變。胎盤早剝孕婦并發重度妊高癥,慢性高血壓,慢性腎臟疾病,全身血管病變者居多,當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痙攣或硬化,引起遠端毛細血管缺血壞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蛻膜層與胎盤之間形成血腫,導致胎盤自子宮壁剝離。
二,機械性因素。外傷、外轉胎位術矯正胎位、臍帶小于三十公分或者臍帶繞頸,均可引起胎盤早剝。
三,子宮體積驟然縮小。雙胎妊娠第一胎兒娩出后,羊水過多破膜時羊水流出過快,使子宮內壓力驟然降低,子宮突然收縮,胎盤與子宮錯位而剝離。
四,子宮靜脈壓突然升高。期妊娠和臨產后孕產婦長時間采取仰臥位,可以發生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此時巨大的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回心血量減少,血壓下降,而子宮靜脈瘀血,靜脈壓升高導致蛻膜靜脈床淤血或破裂,發生胎盤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