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子宮內膜異位的原因至今未有明確答案,一般認為是異位種植所引起,也有認為是體腔上皮分化、遺傳、免疫調節異常和炎癥等因素造成的。臨床上有幾種觀點:
1、異位種植。女性來月經時,子宮內膜腺上皮和間質細胞可隨經血逆流,經輸卵管進入盆腔,種植于卵巢和鄰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該處繼續生長、蔓延,形成盆腔內異位癥。
2、遺傳因素。子宮內膜異位癥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某些患者的發病可能與遺傳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母親及姐妹的發病風險是無家族史者的7倍。
3、免疫與炎癥因素。免疫調節異常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發展各環節起非常重要作用,表現為免疫監視功能、免疫殺傷細胞的細胞毒作用減弱而不能有效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
4、其它因素。環境因素也有可能提高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率,血管生成因素也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腹腔液中血管生長因子增多可導致盆腔微血管生長增加,也可以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癥。此外,異位內膜細胞凋亡減少,也可能與疾病進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