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原有的流行病學調查,沒有講解離和轉換障礙分開統計。在1982年的一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當中,癔癥還是僅次于神經衰弱的一種神經癥,和西方的社會一樣,隨著城市化和心理學的普及,癔癥現象出現在醫學系統當中的比例逐漸的縮小,美國dsm5提供的資料,轉換癥狀占轉診到神經科情況的5%。
國內各地的發展水平不一樣,缺乏一個全面的統計,但是在大城市的醫院,癔癥到門診、急診就診的比例也遠遠比以前少了很多,無論是哪個時期,醫生都觀察到女性比男性患者的比例要高,轉換障礙大部分是發作形的,也就是診斷標準中的急性,也有慢性遷延性的病例。
影響預后的因素包括了氣質、個性,環境因素中如果童年遭受過虐待或忽視,病程容易成慢性化,患者處于患者角色的時間越長,退行越明顯預后也就越差。現在社會當中,部分患者合并了邊緣型的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