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補脾經。
穴位:脾經。
位置:小兒拇指螺紋面。
手法: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由遠端向掌根方向直推為補,稱補脾經;在拇指末節螺紋面作旋推法,亦稱為補脾經,100-300次。拇指伸直,由指端經羅紋面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為清脾經。補脾經、清脾經,統稱推脾經,來回推就是清補脾經了。
主治:腹瀉、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第二、清大腸 。
穴位:大腸 。
位置:在食指撓側緣,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屬線型穴位
手法:將小兒食指固定術者左手虎口內,以右手拇指外側緣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稱補大腸,自指根推向指尖稱瀉大腸,來回推稱清大腸,100-500次。
主要治療:積食、口瘡、痢疾、泄瀉、肛門紅腫、脫肛、便秘。
第三、揉板門。
穴位:板門。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魚際平面。
手法:以指端在大魚際平面的中點做揉法,稱揉板門,100~5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嘔吐、泄瀉、感冒發燒、高熱不退、鼻出血、鼻腔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