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先天性的心臟病,占先天性心臟病總數的12%~15%,女性約兩倍于男性,遺傳是主要的病因,在胎兒期任何影響心臟、胎盤發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臟的畸形,如孕婦患風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柯薩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鈣血癥等,孕婦接觸放射性接觸線,服用抗癌藥物或者甲糖寧等藥物,均可能造成胎兒動脈導管未閉的風險。
動脈導管未閉病因
為你推薦
-
早產兒心臟動脈導管未閉影響呼吸嗎早產兒心臟動脈導管未閉會影響呼吸。早產兒動脈導管未閉是非常常見的,早產兒可能生出來以后動脈導管閉合沒有足月兒快,所以早產兒動脈導管未閉發生率要比正常的足月兒要高很多。如果特別粗的動脈導管未閉存在,出生以后因為主動脈壓升高,肺動脈壓降低,會導致左向右分流,造成肺淤血,可能呼吸會費力,甚至如果特別粗的動脈導管未閉可能還需要進行有創通氣,比如呼吸機輔助呼吸,避免呼吸衰竭。如果長久脫不了呼吸機,可能就需要進行床邊手術,結扎動脈導管。01:02
-
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嚴重嗎動脈導管的病是不是很嚴重,我們講動脈導管未閉,是最常見的四種先天心臟病之一。所以絕大部分病人,并不是有很嚴重的病情,有些病人是年齡比較大,才去治療。但是也有很多的病人,導管很粗大,特別對于早產兒,他不能夠自己閉合,在很小的時候會造成肺的過度充血,造成心功能不全,造成反復的呼吸道感染,造成病人嚴重的影響生長發育,這時候就需要及早的治療。01:03
-
動脈導管未閉的概念動脈導管未閉為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常見類型之一,在先天性心臟病總發病數的10%,胎兒期動脈導管被動開放是血液循環的重要通道,出生后,大約15小時內發生功能性關閉,80%在生后3個月解剖性關閉。到出生后1年在解剖學上應完全關閉。若持續開放,并產生病理,生理改變,即稱動脈導管未閉。但在某些先天性心臟病中,未閉的動脈導管可作為患兒生存的必須血流通道,自然關閉和手術堵閉可導致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內膜炎等是最常見的并發癥。語音時長 1:18”
-
什么是動脈導管未閉動脈導管原本是胎兒時期肺動脈與主動脈間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此時肺呼吸功能障礙,來自右心室的肺動脈血經導管進入降主動脈,而左心室的血液則進入升主動脈,故動脈導管為胚胎時期特殊循環方式所必需。出生后,肺膨脹并承擔氣體交換功能,肺循環和體循環各司其職,不久導管因廢用,即閉合,如持續不閉合而形成動脈導管未閉。語音時長 1:16”
-
什么是動脈導管未閉動脈導管是胎兒在母體內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血液循環的主要通道,等到胎兒出生之后,這部分導管會自行閉合。如果這段導管持續不閉合,這種病癥叫做動脈導管未閉,它是一種先天性的心血管畸形,如果出現導管未閉,需要施加手術進行治療。
-
動脈導管未閉嚴重嗎動脈導管未閉這個疾病也是比較常見,動脈導管連接肺動脈總干與降主動脈是胎兒期血液循環的主要渠道,出生后一般在數月內因費用而閉塞,如果一歲后仍然沒有閉塞,那么就成為動脈導管未閉,未閉動脈導管的長度直徑形態不同,對血流動力學影響不同,所以預后也不一樣。
-
動脈導管未閉病因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先天性的心臟病,占先天性心臟病總數的12%~15%,女性約兩倍于男性,遺傳是主要的病因,在胎兒期任何影響心臟、胎盤發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臟的畸形,如孕婦患風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柯薩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鈣血癥等,孕婦接觸放射性接觸線,服用抗癌藥物或者甲糖寧等藥物,均可能造成胎兒
-
動脈導管未閉常見病因動脈導管未閉常見病因一般有母體懷孕早期感染病毒、宮內缺氧、早產等。1、母體懷孕早期感染病毒:如果孕婦在懷孕早期時感染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風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病毒,便會導致動脈導管發育異常,引起動脈導管未閉。2、宮內缺氧:宮內缺氧一般是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導致,會使胎盤的供血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