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通常出現在妊娠的后期28到36周之內,特別是分娩前一周,會有便秘出現,造成局部靜脈曲張而形成痔。這是因為在妊娠期間盆腔內的血液供應增加隨著胎兒一天天的長大,子宮也隨之脹大,繼而壓迫靜脈造成血液回流受阻,加上妊娠期間盆腔組織松弛,更促使痔瘡的發生加重。另外,直腸肛門部位受到子宮的壓迫而血型瘀滯,這也會促使痔瘡的發生。
孕婦痔瘡,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改善,便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貧血,從而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同時排便不順暢,除了容易引發痔瘡外,也導致人體垃圾滯留在腸管內。時間長了,體內代謝中的水分被蒸發掉,更難以排出體外,還會散布一些毒素,原本應該排泄的代謝產物又被人體吸收,因而會導致中毒,這對孕婦和胎兒都會造成不小的危害,孕婦如果得了痔瘡,可以經手術治療,但妊娠后期一般不宜手術。主要是在飲食上做好調護,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應用藥物熏洗如大黃、黃柏、黃芩、苦參煎水,每日便后早晚兩次熏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