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腸胃積熱:
外邪入里化熱火或過食辛辣厚味,濕熱食滯交阻,截聚于里,氣機不和、腑氣不通,臨床癥見腹部脹痛而拒按,胃脘部痞塞不通、惡心嘔吐、口干、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燥,脈滑數。治以清熱化濕,通里攻下,方用清胰湯合大承氣湯加減:柴胡10克、枳殼10克、黃芪12克、黃連6克、白芍12克、木香6克、夷花30克、玄胡12克、生大黃10克、芒硝沖服10克、厚樸10克。
(2)肝膽濕熱:
外邪內侵或飲食不調以致濕熱蘊結于肝膽,使其失于疏泄條達,臨床癥見胃脘、兩肋疼痛、厭食油膩、發熱惡心、身重倦怠和黃疸,舌苔黃膩,脈滑數,治以疏肝泄膽、清熱利濕,方用清胰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5克、茵陳30克、生山梔15克、柴胡15克、黃芪12克、胡黃連10克、白芍12克、木香6克、生大黃10克、金錢草30克、蒼術10克、焦三仙各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