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和認知機制可以調節睡眠,引起失眠甚至是加重了失眠。正常睡眠到慢性失眠進程的這個累積模型叫做3p模型,3p指的是失眠的易感、誘發和維持因素。
易感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失眠易感性;誘發因素可以理解為失眠起始的誘因,比方說重大的應急事件;維持因素是3p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它指的是不良行為和信念對于失眠狀態的維持,比方說增加臥床時間,試圖補償睡眠。這種延長在床上的行為會引起覺醒時間增加、睡眠片段化,不固定的睡眠時間和使用睡眠環境和覺醒聯系起來了,因此這種起始意圖用于改善失眠的行為會逐漸的演變成失眠的維持因素。
一種是刺激控制的一個模式,失眠可能是由于不良的睡眠刺激因素和由于和睡眠對立的這個刺激因素引起的,比方說閱讀、過分的擔心等等。失眠的刺激控制治療主要就是分離和失眠相關的這個刺激源和建立利用睡眠刺激源和睡眠的條件反射關系。
另一種是認知模式,認知模式容易出現和睡眠不足相關的一些過度的擔心和不愉快的一些侵入性的思想,造成了慢性失眠的一個認知模式。
失眠的認知治療的目的就是改善這種適應不良的認知過程,限制、維持無意信念和這個失眠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