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癡呆的主要特征為伴有腦血管病急躁性的癥狀和體征的癡呆,及顯著的波動性病程。癡呆發生于腦血管病后一段時間內,癡呆由腦血管病引起并持續足夠的時間長度,因此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表現主要分為兩大方面。一是腦血管病繼發的神經損害表現,二是認知和精神癥狀,如記憶力、計算力、定向力減退。
血管性癡呆一般在五六十歲發病,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數患者有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危險因素。患者常有腦卒中發病的病史,有腦卒中后遺留有的偏癱、肢體麻木、失語、假性球麻痹等神經功能障礙。
認知改變之前早期主要表現是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睡眠障礙、耳鳴等,可有近期記憶力強度受損,注意力不集中和一些情緒變化,無明顯的癡呆,類似于腦衰弱綜合征,隨著腦卒中的反復發作,患者病情呈階梯樣進展,直到智能全面衰退。
在腦卒中后患者逐漸出現記憶力下降,定向力障礙和計算力障礙等癡呆的表現,隨著病情的發展就會出現神經精神癥狀,如幻聽、幻視或情感脆弱易激者,哭笑無常,淡漠,行為改變等精神癥狀,在CT和MRI往往可見相應的腦梗死和腦出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