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和心臟來源的栓子引起腦血管堵塞或由于動脈內皮的受損,導致血液中血小板局部聚集,觸發凝血瀑布而形成的血栓,結果都是血管急性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引起神經功能障礙。
抗血小板治療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而抑制血栓的發生和發展,因此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和預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實驗證明每天堅持服用一次抗血小板藥物能較好的抑制新生的血小板。停用阿司匹林48小時后該作用消失,這是為什么抗血小板藥物標準的服用方法是每天一次的原因,并且人體血小板在人體內不停的更新,壽命大約為十天,因此抗血小板要堅持長期服用。
研究發現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后效果不佳,并沒有出現理想的抑制血小板作用,有的反復發生心腦血管事件,這種情況原因很多,其中有所謂的抗血小板藥物抵抗的原因,也不能排除要劑量不足和不規律服用的原因,患者由于過分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自行減小劑量或間斷服用都會影響抗血小板藥物的臨床效果。因此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預防中如果沒有禁忌癥,抗血小板藥物需要終身服用,美國歐洲和中國醫學指南中,都肯定得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對缺血性腦血管病起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