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陰道炎是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所致的一種混合感染。但臨床及病理特征常沒有明顯的炎癥改變,是因為陰道內乳桿菌減少,加特納菌、厭氧菌等增加所致的內源性混合感染。正常陰道內產生過氧化氫的乳桿菌占優勢,細菌性陰道病時,陰道內能產生過氧化氫的乳桿菌減少,導致了其他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主要由加特納菌、厭氧菌以及人型支原體,其中以厭氧菌居多,數量可以增加100到1000倍,使陰道內菌群失調發生變化的原因仍然不是很清楚。
推測可能與頻繁的性交、多個性伴侶或者陰道灌洗使陰道堿化有一定的關系。細菌性陰道炎除了導致陰道炎癥之外,還可以引起其他的不良結局,妊娠期細菌性陰道炎可以導致絨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早產,分娩婦女可引起子宮內膜炎、盆腔炎、子宮切除術后的陰道殘端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