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一類疾病的統稱,這類疾病發病急驟,以突然間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或突然間發生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為特征。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中風就是腦血管意外,這一類病又分為兩個性質不同的疾病,即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風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塞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腦出血是腦內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是六種中風中最兇狠的,死亡率和致殘率最高,多發生在四十歲以上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人身上。起病急,來勢兇猛,先是劇烈頭痛,頻頻嘔吐,而后迅速轉為言語不清、意識模糊、昏睡乃至昏迷,同時會出現一側肢體運動失靈,繼而半身不遂;重者鼾聲如雷,呼吸聲大,大小便失禁,這是預后不良的征兆。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顱內血管破裂后血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常見的病因有顱內動脈瘤、顱內血管畸形、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等引起的腦動脈血管破裂,以青壯年多見。其表現為起病急,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等,腦血栓形成,在六種中風中發病率最高,占全部中風病例的半數以上。本病多發生在55到65歲的中老年人身上,男性多于女性。
腦栓塞是身體其他部位形成的栓子,隨血流入腦,堵塞了腦血管,引起腦組織的某部位局部組織缺血所致,患此病者都有心臟病史、外科及婦產科手術史,多表現為起病急,頭痛,嘔吐,意識不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