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工作當中常用方法有:
第一,血常規,急性痢疾患者血常規當中的白細胞總數輕到中度以上升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可以達到10到20乘以10的9次方每升左右,慢性患者可有一些貧血的表現。
第二,大便常規,大便常規外觀表現為粘液膿血便,鏡檢可見白細胞、膿細胞,還有少量紅細胞,如果有巨噬細胞可以有助于診斷。
第三,細菌培養,就是進行糞便培養,如果糞便當中培養出的痢疾桿菌也可進行確診,對于大便標本培養,一般在使用抗菌藥物之前多次送檢,這樣有助于提高大便培養陽性率。
第四,特異性核酸檢測,就是直接檢測大便當中的痢疾桿菌核酸,特點是靈敏度高,特異性強,一般醫院沒有開展,臨床應用較少。
第五,免疫學檢查,特點是早期、快速,但是大便當中的抗原成分較復雜,容易出現假陽性,在臨床工作中較少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