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臨床表現分為四型,有利于治療和預后判斷。
一,漿液型。簡稱一型或反應型,過敏型。其病理特點為漿液滲出物只局限于腦底部視交叉附近。病情較輕,治療及時,結果良好,無腦膜刺激征和腦神經障礙,沒有局灶性癥狀,腦脊液變化輕微,即有細胞數輕度升高,生化正常,很少能找到結核菌。多在急性粟粒型肺結核或原發結核活動期經腰椎穿刺檢查而發現,經治療后腦脊液變化很快恢復。
二,腦底腦膜炎型,簡稱二型,是常見的病型。炎癥病變主要位于顱底。纖維蛋白滲出物,可較彌散,見于視交叉附近,可波及腦干,小腦,大腦外側裂,包圍壓迫神經,腦膜彌漫充血可有粟粒結節。臨床特征有明顯的腦膜刺激癥狀,及腦神經障礙,沒有局灶性癥狀,腦脊液有曲型的結核性腦膜炎改變,腦膜刺激征和腦脊液恢復較慢,病程有時呈延長性。
三,腦膜腦炎型,簡稱三型。炎癥病變不僅在腦膜而且蔓延到腦實質,可見腦實質充血或出血,發生血管病變。如閉塞性動脈內膜炎時,可見腦軟化壞死病并可引起局灶性病狀,病變在脈絡叢或腦室管膜,則可引起腦室管膜炎。
四,集合性腦脊髓軟硬腦膜炎型,簡稱四型。可由腦底腦膜炎,或腦膜腦炎型,在治療過程中轉變而來,也可以一開始發病期為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