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指數是診斷肥胖的標準,既往亞洲人群的肥胖定義為體重指數在23到24.9為超重,體重指數大于等于25為肥胖性。新研究資料表明國人體重指數大于等于28為肥胖,肥胖可引起腎臟損害及肥胖相關性腎病,臨床表現為蛋白尿,中等尿蛋白尿多見,也可出現腎病范圍的蛋白尿,但是較少出現白血癥。部分患者出現鏡下血尿,可同時出現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及胰島素抵抗。肥胖相關性腎病的病理特征為腎小球體積增大或局灶腎小球硬化。
預防肥胖發生是減少肥胖相關性是疾病的重要措施,肥胖的預防可分為整體預防,選擇性預防和目標預防三個層面。
整體預防是針對整個群體在穩定群體肥胖水平,降低肥胖發病率患病率,提倡健康飲食運動,運動,戒煙酒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選擇性預防是針對高危人群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
重點目標預防是針對超重與肥胖人群,此外還可以用ACEI的藥物控制血壓,或ARB藥物降血脂隨著體重指數的正常尿蛋白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