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主要是指紅細胞遭到破壞,壽命縮短的過程,當溶血超過骨髓的代償能力時,引起的貧血就是溶血性貧血。骨髓具有正常造血六到八倍的代償能力,溶血發(fā)生而骨髓能夠代償時,可以沒有貧血,可稱為溶血性的疾病。
溶血性貧血可分為血管內溶血和血管外溶血,血管內溶血主要見于血型不合的輸血、輸入低滲溶液或者是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而血管外溶血主要見于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和溫抗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
溶血性貧血血常規(guī)的變化,一般是出現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降低,而白細胞和血小板通常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