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瀉是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的感染性疾病,為兒科常見疾病之一。但起病分類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蟲性腹瀉,主要體現在寶寶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性狀改變等特點的消化道情況。
而好發季節與病菌的種類有關,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多發生在干燥的秋季。除此外還有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病,其主要是大腸桿菌引起,其次還和寶寶的手口衛生有關系,好發于春、夏季,傳染途徑主要是胃腸道傳染、手口傳染,還會通過分泌物傳染,有些寶寶和寵物的接觸也有可能感染腹瀉。
診斷病菌來源很重要,因此大便培養甚至是血液的培養,我們都會進行這些方面的檢查,這樣更容易把病菌消除,縮短治療時間。
對于細菌性感染的腹瀉,醫生會根據病因進行抗菌治療,如果是病毒性的腹瀉,往往進行口服補水的方式對癥治療,必要時用藥治療。如果寶寶出現脫水的情況,一般要根據脫水的程度來進行處理,如果是輕度的脫水,建議給寶寶口服補液的方式幫助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如果是中度或者重度的脫水,要觀察寶寶是否能夠進食,如果不能進食,則需要通過輸液來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另外根據寶寶全身酸堿平衡對癥,調節身體酸堿度。如果寶寶有腹瀉和脫水,并考慮有其他并發癥的情況下,通過做血常規觀察血細胞數量。另外通過大便常規觀察大便里的紅細胞數和形態,以及血質分子里的酸堿度和鹽分度情況,如果寶寶腹部癥狀明顯,醫生會通過X光判斷是否出現腸梗阻,腸麻痹這種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