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目前尚無特異性的血清學,病理學診斷方法,主要為臨床診斷,具有口,眼,生殖器損害或者加上皮膚損害者可確定診斷,針刺實驗陽性有助于診斷,但不是確診白塞病的必要條件,對不完全型或者不典型者,應結合系統表現加以綜合分析。
白塞病的皮膚病變包括結節紅斑樣病變,假性毛囊炎,膿性丘疹,痤瘡樣皮疹。針刺實驗也稱皮膚非特異性過敏反應,即針刺后12到48小時開始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斑丘疹,進而發展為水皰,膿皰和結痂,一到兩周消退。
白塞病病人針刺實驗陽性率為57.9%到70%,高于正常人群,男性明顯高于女性,其診斷的特異性較高,與病情的活動有一定相關性。病情重時陽性率高,程度重。同時進行多部位的針刺實驗時,有的出現陽性結果,但有的卻陰性,病人在接受靜脈穿刺的檢查或者肌內注射的治療時,也往往出現針刺陽性反應,靜脈穿刺出現陽性率高于皮內穿刺的陽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