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痛風患者來講,痛風石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概念,有人追蹤統計報道,在患痛風20年后約70%病人出現痛風石。痛風石小的只有數毫米,如沙粒,稱痛風沙粒,隨著病情的進展痛風石可逐漸增大,可如雞蛋或有更大的痛風結節累積贅生。數目可從最初1~2個增加到十幾個以上并累及多個部位,國內報道痛風石最多的一例達500多個。
痛風石說白就是尿酸的結晶鈣化,在尿酸降低后痛風石會不會自然溶解呢,答案可能有點殘忍,不能。痛風石是長期尿酸值過高形成,在形成痛風石以前分為幾個階段,一個叫尿酸鹽結晶,一個叫尿酸鹽團塊,一個叫痛風石。一般來說尿酸鹽結晶,尿酸降到320以下都可以溶解排泄掉,因為在這段時期沉積的尿酸鹽能與血液中的成分自由交換。但尿酸鹽團塊和痛風石基本沒有效果,內部發生纖維化和鈣化,溶解的難度就會大大增加,時間也會越來越長。
痛風石給痛風者帶來很多不便和痛苦,痛風石長在腳部時可造成腳部畸形,甚至影響走路,當它存在于腎臟時又會形成腎結石導致血尿,帶來疼痛等不良反應。所以,對于痛風患者來講控制好尿酸,避免痛風石的形成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