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的孩子在學齡前期不會感到自己有什么異常,進入學齡期后,根據父母老師以及同學的反應,會逐漸地覺察到自己的某些方面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比如說有時候沒有惡意的行為卻被別人認為是故意調皮搗蛋招來老師的批評,同伴的嫌棄,平時好事總是沒有自己的份兒,甚至還被認為是壞孩子,那么孩子常常內心會陷入一些混亂,為什么我就不行呢。
如果老師的嚴厲批評和同學之間的疏遠持續加深的話,那么多動癥孩子與周圍人的摩擦會逐漸加劇,那么就連自己也會覺得自己是個不進取的孩子,那么孩子會獨自整天悶悶不樂,陷入自我退縮、孤獨的局面,隨之可能會喪失對他人的信任,產生與老師家長和社會的一種反抗,敵對的情緒。
為了不讓孩子氣餒,人格扭曲。要把孩子的病情和原因告訴他,要讓他知道自己的某些行為并不是自己的過錯,而是這種性格的差異,那么開始的時候最好不要用多動癥,這樣的一個名詞給他放下這個思想的負擔,以免心理上受到打擊,也不要教孩子的病情告訴其他同學,以免部分同學責怪其是,那么造成孩子的自信心不足,自卑感等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