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的新輔助化療是指在活檢之后,腫瘤手術切除之前給予有效的術前化療,之后經臨床觀察影像學,病理組織學評估,確定化療療效,以指導手術方案的選擇。
術后化療時間確定,新輔助化療有利于及時殺滅全身微小的轉移灶,縮小局部腫瘤的體積和范圍,提高保證成活率,成功識別高威病歷,改善患者術后的預后。
常用的化療藥物有甲氨蝶呤、阿霉素、順鉑、異環磷酰胺、長春仙堿等。
給藥途徑包括靜脈化療,動脈化療,雙途徑化療,高溫局部隔離灌注化療,以及選擇性腫瘤營養血管灌注化療,以及栓塞等,臨床上以靜脈化療應用最多。
化療療效的評估標準:
第一,臨床評估,疼痛緩解,腫瘤體積縮小,水腫消退,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
第二,影像學評估,腫瘤不同程度的縮小,成骨增加,邊界變得清晰。
第三,血清堿性磷酸酶降低或恢復正常。
第四,組織學評估,在切除的腫瘤標本中,根據預先設計的多點取材,計算壞死腫瘤細胞的百分率。
腫瘤細胞壞死率大于90%,為化療反應良好,小于90%,為化療反應不佳。腫瘤細胞的壞死率作為判斷術前化療有效性的金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