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現代社會已發展到城市化社會,或者叫做24小時社會,不停息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現代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和學習的壓力增加,以及城市生活難免的夜晚娛樂增多。正在日益陷入睡眠不足,乘車時甚至開會,或者是上課時,都能見到一些人不由自主的打盹兒。打盹兒已經成為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可是不要小瞧了打盹兒,因為這里面有大的學問。
有時候打盹兒,確實是解除平時睡眠不足的一個有效方法,它能夠使疲倦的大腦得到短暫的休息,恢復清醒。在長時間的工作后,打盹兒可能是一種較好的休息方法,但是有的人,有的場合絕對不能打盹兒的,比如說,汽車司機,火車司機,飛機駕駛員等等。
人之所以感到困倦,自然有理由。一方面是打盹兒對機體睡眠不足的補充,另一方面也是人們的習慣使然。在某些環境條件下,人們常常有打盹兒的習慣,夏天由于人們晚睡早起,聚會多,相對睡眠不足,經過了一上午的學習和工作之后,可能疲倦加上大腦缺氧,中午就想打盹兒。
另外,白天氣溫較高,汗很多,體力消耗大,再加上正午時分烈日當空,人體血管擴張,腦部供血量減少,因而經常感到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有少數打盹兒的人,可能是一種疾病征兆,如果不分時間,場合的打盹兒,就應該注意是否患有某種疾病,這時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