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是指化膿性細菌感染骨髓,骨皮質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癥性疾病,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化膿性骨膜炎,一種是慢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往往是由細菌引起,最常見的細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病人往往有菌血癥、細菌通過血流達到骨的兩端,在此潴留而引起炎癥,因而病人往往會出現精血癥,膿血癥,敗血癥等癥狀,引發中毒,高熱,局部疼痛,腫脹等表現。該病往往多見于兒童和身體抵抗力弱的人群,隨著應用糖皮質激素病人的增多,其他部位骨髓炎也在增多。
慢性骨髓炎往往是由急性骨髓炎演變而來,由于化膿性急性骨髓炎沒有及時治療,從而轉變成慢性,此時骨髓炎會出現局部疼痛和流膿竇道的形成,甚至死骨的形成,有些慢性骨髓炎可遷延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等。
對于骨髓炎的治療,急性期應該應用大劑量的抗生素和全身的支持療法,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局部的開窗減壓,進行充分的引流,慢性骨髓炎宜病灶清除,應用抗生素可治療原發病,對非重要部位的慢性骨髓炎,可進行局部的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