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療,包括行為治療,行為治療的方法很多,包括脫敏法及逐漸使患兒接近害怕的情景。認知行為治療法,減少患兒過多的焦慮。家庭治療,即父母以適當的態度對待孩子的焦慮,不論哪一種方法治療的核心都是逐漸暴露,使患兒能面對害怕的情景。藥物治療,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苯二氮卓類藥物出現后,取代了一些鎮靜藥而稱為抗焦慮藥,其中常用的有安定,口服劑量為每天1-2.5毫克,分二到三次服用,
二、預后,大多數縱向研究著重于患兒的拒絕上學癥狀,年幼兒童早期發病的預后較好,一般能較早回到學校,而青少年兒童在發病時,伴有其他癥狀如學習困難,則預后相對幼兒差一些,作為一個群體來說,兒童患分離性焦慮癥是成人及焦慮癥的一個風險較大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