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鉻細胞瘤是由神經肌起源的嗜鉻細胞腫瘤,腫瘤細胞主要合成和分泌兒茶酚胺,所以又叫做兒茶酚胺分泌瘤,大多是來源于腎上腺髓質的嗜鉻細胞。來源于腎上腺外嗜鉻組織的腫瘤可以分為神經節細胞瘤、副神經節瘤、化學感受器瘤和頸動脈瘤體等等。
偶爾腎上腺和腎上腺外組織可以發生嗜鉻細胞神經節神經瘤,由于瘤細胞陣發性和持續性的分泌大量的兒茶酚胺,臨床上表現為陣發性或持續性高血壓和代謝紊亂的癥候群。某些腫瘤如果比如化學感受器瘤,可能不具備兒茶酚胺產生和分泌能力,稱為球瘤,多位于頸動脈體、頸動脈竇和中耳。
嗜鉻細胞瘤這一病名其實并不確切,也不能表達本病的臨床表現和病理生理的本質,嗜鉻細胞瘤發病率比較低,在出診的高血壓病人當中所占比例是0.1%到0.5%,各個年齡段都可以發病,高峰是三十到五十歲,男女性的發病率基本是相同的,兒童比較少見一些,嗜鉻細胞瘤偶爾可以見到遺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