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竭分為急性腎衰竭和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又稱為急性腎損傷,這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腎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現的臨床綜合征,急性腎損傷的預后與病因還與并發癥的嚴重程度有關。
腎前性因素導致的急性腎損傷,如果能夠早期診斷和治療,腎功能多可恢復到基線水平,死亡率<10%,而腎后性的急性腎損傷,如果能夠及時解除梗阻,腎功能也大多可恢復良好,而腎性的急性腎損傷,一般存在較大的差異。沒有并發癥的患者死亡率在10%到30%,合并多臟器衰竭時,死亡率達30%到80%。部分急性腎損傷的患者,腎功能不能夠完全恢復。慢性腎臟病患者發生急性腎損傷以后,腎功能常常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加快進入終末期腎病的速度。
而慢性腎衰竭不能夠治愈,它的主要的治療目標為:延長患者的生存年限,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主要的治療方法為:透析療法和腎移植,包括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透析能夠代替腎臟的部分排泄功能,但是不能夠代替腎臟的內分泌功能,而腎移植之后需要長期服用抗排異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