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由于尿酸在人體血液中濃度過高,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里形成針狀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癥。
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指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作于手指關節,甚至耳廓,還有軟組織部分的病例。
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都在子夜發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如果能夠早期診斷,且病人能夠按醫囑治療,現在治療方法能使大多數病人過正常生活。對晚期病人痛風石可以溶解,關節功能可以改善,腎功能障礙也可以改善。
三十歲以前出現初發癥狀的痛風患者,其病情更為嚴重。大體上20%痛風病人發生尿酸和草酸鈣結石,并發癥有尿路阻塞和感染,并有繼發性腎小管間接病變,未經治療的進行性腎功能障礙常常與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或其他一些腎病有關,可進一步導致尿酸鹽排泄障礙。這不僅能加速關節內的病理進程,同時也是對生命最大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