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機是瘀血內停,故治療原則以活血化瘀為主。因本病發生與月經周期有關,治療時尚需結合月經周期的不同體質分別論治。
一般經前以調氣祛瘀為主,經期以活血祛瘀,理氣止痛為主,經后以益氣補腎、活血化瘀為主。中醫可以分為以下幾個證型:
(1)氣滯血瘀證,可見經前、經行下腹脹痛、拒按,前后陰墜脹欲便,經血紫暗有塊,塊去痛減,腹中積塊,固定不移,伴胸悶乳脹;舌紫暗有瘀點,脈弦澀。治療是以理氣活血,化瘀止痛為主,用隔下逐瘀湯加減。
(2)寒凝血瘀證,可見下腹結塊,經前或經行小腹冷痛,喜溫畏寒,疼痛拒按,得熱痛減,經量少,色紫暗,或經血淋漓不盡,形寒肢冷,面色蒼白;舌紫暗,苔薄白,脈沉緊。治療以溫經散寒,活血祛瘀為主。
(3)濕熱瘀結證,可見下腹結塊,平時小腹隱痛,經期加重,灼痛難忍,拒按,得熱痛增,月經量多,色紅或深紅,質黏,帶下量多,色黃質黏味臭,或伴低熱綿綿,或經行發熱;舌質紫暗,舌邊尖有瘀斑、瘀點,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治療以清熱利濕,活血祛瘀為主。
(4)痰瘀互結證,可見下腹結塊,婚久不孕,經前、經期小腹掣痛,疼痛劇烈,拒按,平時形體肥胖,頭暈沉重,胸悶納呆,嘔惡痰多,帶下量多,色白質黏,無味;舌暗,或舌邊尖有瘀斑、瘀點,苔白滑或白膩。治療以化痰散結,活血逐瘀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