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炎為非特異性的感染,多發生在球部,病理可以分為表淺型、間質性以及萎縮型,臨床多表現為中上腹的疼痛,伴有反酸,噯氣。影像學表現可以見到激惹現象,球部頻繁的激惹,球蠕動增強,球外型毛糙,形態常常改變,沒有球變形和龕影的存在,黏膜皺襞增粗,紊亂,可成網格狀。十二指腸球炎的診斷有賴于內窺鏡和組織檢查。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道的常見病,一般認為是由于大腦皮質連接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導致胃和十二指腸血管和肌肉發生痙攣,使胃腸壁細胞營養發生障礙,胃腸黏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腸黏膜易受胃液消化而形成潰瘍。
潰瘍病以疼痛為主要癥狀,多為周期發作。秋季至春季是發作季節,可以由于氣候寒冷或是飲食不節而誘發。胃小彎潰瘍疼痛多于餐后0.5到1個小時發生。而十二指腸潰瘍,多于餐后3到4個小時,有時可以在半夜發生。老年人的疼痛部位常沒有固定,也缺乏明顯的時間規律,影像學可以有龕影,十二指腸球畸形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常見的重要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