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其發生率從8%-40%不等,股骨頭缺血壞死與患者的年齡、股骨頭的血供、骨折移位程度、手術時間以及復位的效果等因素有關。其中股骨頭的血液供應狀態是最關鍵的因素,只有評價股骨頸骨折后股骨頭的血供應,從而評價股骨頭缺血壞死的風險,有利于手術決策和早期干預。
第二、骨折不愈合,隨著內固定技術的發展,股骨頸骨折后,骨不連已經很少發生,骨不連發生與血供、骨折復位質量、骨質疏松的程度、骨折斷端的粉碎程度有關,需要重視骨折復位質量恰當的內固定的方法,如果不能獲得可靠的復位固定,應該選擇人工關節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