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定型心絞痛是界于勞累型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間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初發型心絞痛,惡化勞力型心絞痛,靜息性心絞痛伴心電圖缺血改變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絞痛。其特征是心絞痛癥狀進行性加重,新發作的休息或夜間性心絞痛或出現心絞痛持續時間延長。由于其獨特的病理生理機制和臨床預后,如果不能恰當及時的治療,患者可能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
不穩定型心絞痛繼發于冠脈阻塞的急性加重,后者是由于粥樣瘤表面的纖維斑塊破裂,結果出現血小板粘附聚集。與穩定型心絞痛相比,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疼痛更強,持續時間更長,較低的活動量就可誘發,休息時也可自發出現,性質呈進行性加重,這些改變可任意組合。大約30%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在發作后三個月內可能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少見。胸痛時心電圖的明顯改變是發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