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是腦血管閉塞引起的腦缺血壞死的一種疾病,以大腦中動脈和分支閉塞最多見,根據病變范圍大小可分為大面積腦梗死、小灶性的梗死和腔隙性腦梗死。根據病情進展可以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有時梗死區內可以發生小出血或較大范圍的出血,稱為出血性腦梗死。急性期也就是24小時之內,病灶CT表現不明顯,或者是僅僅顯示為模糊,稍低密度影。
亞急性期一天到兩周,病灶呈清晰,低密度區呈現三角形、楔形或扇形,與動脈供血區域是一致的。兩到三周的時候病灶出現模糊效應,呈現一個等密度不易分辨。
慢性期也就是三周以上壞死組織密度更低一些,而且液化、囊變似水的密度,邊緣清晰,梗死區由于并發腦水腫而出現占位效應,在發病當天就可以出現,其程度根據梗死區大小而不同,病后一到兩周表現最明顯,以后逐漸消失,少數占位效應能達到一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