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動脈瘤是肝動脈及其分支擴張形成的動脈瘤,發病率在內臟動脈瘤中居第二位,多為單發,按病變部位不同可分為肝外型和肝內型,肝外型累及部位依次為肝總或者是肝固有動脈、右肝動脈,左肝動脈,發病年齡多在六十歲左右,男女比例為二比一。
肝動脈瘤一經診斷,均應手術治療或通過介入手術治療。由于肝動脈結扎后一般不會引起嚴重的肝供血障礙,故可先行阻斷肝動脈,觀察肝臟血運情況,若無血運障礙,則可做瘤體結扎或結扎切除術。若有血運障礙,則需切除后行旁路自體靜脈或人工血管搭橋。對肝內的動脈分支的肝動脈瘤,可行相應肝段或者是肝葉的部分肝切除術,部分病例亦可在肝門處結扎,供應動脈外的肝外血管。
近年來隨著介入設備和技術的提高,血管腔內治療日益增多,主要手段包括動脈栓塞和腹膜支架植入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尤其適用于高危、局部解脫困難的患者,肝動脈瘤破裂的發生率為20%到40%,且預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一旦破裂出血,病死率可達35%。因此一旦確診肝動脈瘤,均應進行早期的手術或者是微創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