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醫生于1906年首次報道了起病于52歲的病例,臨床表現為進行性癡呆伴有失語、失認,4年半后死亡,腦組織病理學檢查為特有的老年斑與所謂的阿爾茨海默癡呆神經元纖維變性,其后又有同樣的病例報道,于是人們將這類疾病稱之為阿爾茨海默癡呆,或早老性癡呆。
阿爾茨海默癡呆的特點是發病年齡較早,通常在40~60歲發病,據認為有較強的遺傳傾向,呈進行性癡呆,性格保持較好,常伴有局灶性神經癥狀,尤其是空間定向能力喪失,常有特殊的步行障礙和姿勢異常。
阿爾茨海默醫生于1906年首次報道了起病于52歲的病例,臨床表現為進行性癡呆伴有失語、失認,4年半后死亡,腦組織病理學檢查為特有的老年斑與所謂的阿爾茨海默癡呆神經元纖維變性,其后又有同樣的病例報道,于是人們將這類疾病稱之為阿爾茨海默癡呆,或早老性癡呆。
阿爾茨海默癡呆的特點是發病年齡較早,通常在40~60歲發病,據認為有較強的遺傳傾向,呈進行性癡呆,性格保持較好,常伴有局灶性神經癥狀,尤其是空間定向能力喪失,常有特殊的步行障礙和姿勢異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健康自測大全 健康早知道
專業醫學量表 專業醫學團隊
掃碼關注完成健康自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