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皮膚淋巴管、淋巴管網的急性炎癥感染,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侵襲所致,好發部位是下肢與面部,病人常有皮膚或粘膜的某種病損,如皮膚損傷、足癬、口腔潰瘍、鼻竇炎等。
發病后,淋巴管網分布區的皮膚出現炎癥反應,引流區淋巴結也常累及病變蔓延很快,全身反應較劇,但很少有組織壞死或化膿,治愈后容易復發。
丹毒的臨床表現,起病急,開始即可有胃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病變多見于下肢,表現為片狀皮膚紅疹,微隆起,色鮮紅,中間稍淺,境界較清楚,局部有燒灼樣疼痛,病變范圍向外周擴展時,中央紅腫消退而轉變為棕黃,有的可引起水泡,附近淋巴結常腫大,有觸痛,但皮膚和淋巴結少見化膿潰瘍,病變加重時全身性膿毒癥加重。此外,丹毒經治療好轉后,因病變復發而導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淤滯,下肢丹毒反復發作導致淋巴水腫,在含高蛋白淋巴液刺激下,局部皮膚粗厚,肢體腫脹,甚至發展成橡皮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