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宮內膜炎是婦科的常見疾病,炎癥發展至嚴重階段時會影響子宮肌層,成為子宮內膜肌炎。導致急性子宮內膜炎的主要原因是流產,產褥感染,子宮腔內安放避孕器,鐳針,子宮頸擴張,診斷刮宮或者是宮頸的激光微波物理治療等。臨床表現除在分娩或流產后所發生的急性子宮內膜炎,由于宮腔內有較大的創面,會部分胎盤殘余,或者因細菌的致病力強而導致較嚴重的臨床癥狀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急性子宮內膜炎多數為輕型,對于宮腔有開口通向陰道,有利于炎性分泌物引流有關系,表現為起病急,發熱,下腹痛,白帶增多,有時候有血性或惡臭,有時子宮略大,子宮有觸痛,產后感染,則惡露呈泥土色。
治療抗生素為主。發生于分娩和流產后的子宮內膜炎,如果有胎盤組織殘留,應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立即清除,盡量不要刮宮,待抗生素達到一定劑量,炎癥得以控制的時候可以行刮宮術,以防炎癥擴散。如果子宮有活動性出血時,可在用大量抗生素的情況下清理宮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