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是傷寒桿菌造成的傷寒病,在傷寒流行季節和地區,患者有持續性高熱40到41攝氏度,維持一到兩周以上,并出現特殊中毒面容,相對緩脈,皮膚玫瑰疹,肝脾腫大,周圍血白細胞計數下降,嗜酸性粒細胞消失,骨髓象中有傷寒細胞,臨床上可確診為傷寒。
傷寒的臨床表現:傷寒潛伏期為十天左右,其長短與感染菌量有關。
一、初期相當于病程第一周,疾病大多緩慢,發熱是最早出現的癥狀,常伴有全身不適,乏力,食欲減退,咽痛,咳嗽等,病情逐漸加重,體溫呈階梯狀上升,于五到七天內可達39到40攝氏度,發熱前可有畏寒,而少有寒戰,熱退時出汗不顯著。
二、急性期,相當于病程第二到第三周,常有傷寒的典型表現。
三、緩解期,相當于病程的第三到第四周,人體對傷寒桿菌的抵抗力逐漸增強,體溫出現波動,并開始下降,食欲逐漸好轉,腹脹逐漸消失,脾大開始回縮,但本期常有發生腸出血或腸穿孔的危險,需要特別提高警惕。
四、恢復期,病程第四周末開始,體溫恢復正常,食欲好轉,一般在一個月左右完全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