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因素:愛戀兒童,留戀童年時代。關注兒童的行為和心理是無可指責的,但這種行為和心理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作為一種觀念在頭腦中固定下來并控制人的行為便成了戀童癖患者。
二、社會因素:有人因在工作、學習中,人際關系處理不好或受挫折便覺得人心叵測,與成年人交往傷腦筋,而與兒童交往則無需費周折,時間一長便不愿意與成人相處,而把興趣轉到兒童身上。
三、家庭因素:家庭不和睦夫妻感情不好,對成年人間的性生活失去興趣,而把對象轉向兒童。
四、性格缺陷:由于性格膽怯懦弱、缺乏應付危機的能力,當遇到意外的重大精神打擊時,如發現妻子有外遇,不敢面對現實,希望退回到童年。于是把心思轉到小女孩(被幻化為兩種形象戀人與母親)身上。
五、其他原因:因智能發育遲滯、慢性酒精中毒、殘廢、年老或其他腦病,接觸正常成年女性的機會很少,所以將滿足性欲的對象轉向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