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癌在北美和歐洲較為少見,但在亞非拉等許多國家曾是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衛生保健水平的提高,陰莖癌的發病日趨減少。
陰莖癌絕大多數是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和腺癌少見,凱臘紅色增殖性癥紅斑是原位癌,陰莖癌分為乳頭狀型和結節型兩種。癌從陰莖頭兒和包皮內板發生,乳頭性癌較為常見,以向外生長為主,可穿破包皮,癌腫高低不平常伴有潰瘍,有奇臭膿樣分泌物,最后成典型的菜花樣,瘤體雖大但可活動。結節性癌亦稱為浸潤性癌,呈結節,質較硬,并可有潰瘍,瘤體不大,向深部浸潤可深達海綿體。
由于尿道海綿體周圍白膜堅韌,除晚期病人外陰莖癌很少浸潤至尿道引起排尿困難,陰莖癌主要通過淋巴轉移,可轉移至腹股溝、股部以及髂淋巴結等處,還可經過血行轉移至肺、肝、骨、腦等。